一、课程简介
《保护生物学》是面向生物科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自然科学生物类专业课程。也可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保护生物学》是从保护生物及其环境的角度出发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是研究生态危机起因及预防机制的具有价值取向的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共科学,聚焦于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生态系统等多层次的研究和保护,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综合,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和自然财富,也是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明确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加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可以起到推广辐射的作用,他们可以将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带入到中学的课堂、中学生的生活及学生的社会关系中。为同学们未来步入社会、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征途中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定下基调。力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同步提升,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立项时间
2018年6月28日(宁大党发〔2018〕54号)。
三、教师团队简介
《保护生物学》教学团队的成员分工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了丰富的元素和素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杨涓老师为主讲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课程的讲授及基于OBE理念蕴含课程思政目标的大纲的修订,也是《保护生物学》讲义的主要编撰人;徐婷婷老师完成部分授课任务;郑国琦、杨贵军、牛东玲三位老师收集整理的反映我国或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案例(包含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充实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
团队成员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并多次获得奖励,郑国琦指导学生作品“宁夏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阴坡和阳坡植被多样性研究”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大赛优秀成果奖指导教师三等奖(创新类2019)。
四、开课资料
《保护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近5年(2017-2018学年至2021-2022学年)有7个班次,236人选修。
1、在修订《保护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并编撰了讲义。
课程目标 |
具体内容 |
课程目标1 |
3.1【学科理念】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文明的理念,理解“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的内涵,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道德行为习惯。 |
课程目标2 |
3.2【学科知识】系统学习保护生物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学科发展前沿,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方法及保护措施,并将所学知识普及给身边的人,为将来从事保护生物学相关教学及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
课程目标3 |
7.1【反思技能】形成学习及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敢于质疑,会通过求证、判断等方法训练批判性思维,会运用反思日记、读书笔记等方法与技能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质疑能力。 |
2、结合思政目标及思政元素,深度开发思政素材
3、录制《保护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视频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4、积极开展和参加教学研究会议,努力提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主要是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2019年11月1-3日,杨涓赴重庆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三全育人”大教育体系构建与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专题研修班。
5、 课程思政评价
过程性考核
如 :“苏峪口传奇”重点讨论家乡的自然保护区及珍稀濒危物种,并将讨论整理计入平时成绩。
6、推广应用情况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便同行交流和参考